北京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史,是首都规划建设史的重要篇章。根据历史赋予的使命,落实历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可将北京轨道交通划分为“战略保障”、“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战略保障阶段(建国初期-上世纪末),从无到有。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0周年之际,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1965年到1984年,北京建成了地铁一期工程和地铁二期工程(环线),累计运营里程39.7公里。1984年到1999年,北京地铁新增复八线,运营里程增加至54.8公里。
第二阶段为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2014年),从少到多。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为首都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北京轨道交通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运营里程迅速增长,地铁4、5、6、8、10号线等一批网络骨架线路先后建成通车,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由54.8公里增长至527公里。北京第一条市郊铁路S2线(北京北至延庆)于2008年8月6日开通运营,全长约82公里。
第三个阶段为高质量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从多到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轨道交通成为治理“大城市病”的有效手段,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由527公里增长至807公里。市郊铁路由1条发展至4条,运营里程达到365公里。如下图所示:
2022年,我市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稳步推进。北京地铁16号线南段(玉渊潭东门-榆树庄)实现开通试运营(初期运营),16号线全线运营里程达到45.38公里,从海淀北安河站到丰台榆树庄站全程用时78分钟,成为我市贯穿南北的主干线路,实现7号线、10号线、9号线、房山线等多条线路的换乘衔接,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昌平线南延一期(清河-西土城)建成,全长8.2公里,设车站5座,开通后将极大地缓解了昌平线给13号线带来的换乘压力,新增的换乘站也将更好地实现路网运力配置,为沿线乘客去往市区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19号线剩余的景风门、太平桥、平安里、北太平庄4座车站开通,一期(新宫站-牡丹园站)将实现与4号线、6号线、14号线换乘,进一步满足日常通勤客流需求。
截至2023年2月,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807公里。2023年,我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共计11条线段,总里程约231.3公里。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轨道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京投公司的直管二级公司,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专业管理,注册资本2.6亿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市政府批准于2020年8月与京投公司完成合并重组。重组后,由京投公司对其行使出资人职责,是京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轨道公司秉承“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精品工程”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技创新,已完成53条线段的建设管理任务,推动轨道交通总里程从2003年的54公里快速发展到2023年2月807公里。轨道公司工程多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荣誉。同时实现管理输出,承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 2号线建设管理工作。
以服务北京城市发展为目标,京投公司全面落实“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围绕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区域,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构建TOD生态圈,打造沿轨道交通“珠链式”发展的、融合交通枢纽、居住、办公、商业、公共服务多功能的城市微中心,使轨道交通由提供“单一的出行服务”向提供“综合性的生活场景”转变,致力于成为以TOD为主的城市微中心发展服务商。
一、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开发建设
京投公司积极践行国企担当,深入谋篇首都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蓝图,贯彻落实“轨道引领城市”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创新政策机制、优化实施路径,实现场站一体化综合利用项目高质量发展,盘活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激发城市活力,高质量推动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丽泽城市航站楼与霍营交通枢纽建设工作。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服务全国的客运枢纽之一,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进北京市总体规划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一体化实施范围约61公顷,秉承TOD站城融合理念,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原则推进实施,高效集约,融合发展。其中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接驳场站、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综合交通枢纽配套等功能,将实现四网融合,七线换乘,并预留城市航站楼功能。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开发城市综合体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圈,呈现出“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建成后将成为首都北京新交通中心、副中心活力中心,对完善城市副中心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由北京市丽泽城市航站楼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工程实施范围约7.22公顷,建筑规模约30.53万平方,其中丽泽城市航站楼地上部分1.84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约28.69万平方米。丽泽航站楼枢纽作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航站楼、北京市唯一的五线换乘交通枢纽、丽泽金融商务区的立体活力中心,是北京重要的轨道微中心和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节点,建成后与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形成丰台区内“三站一楼”城市枢纽格局。
霍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是市政府批复的全市首个市郊铁路微中心试点,是回天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一体化更新示范项目,集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公共交通类型为一体,积极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衔接,实现交通功能与商业办公、公共服务功能高效耦合。建成后将成为京北地区功能复合的一体化活力示范区和回天地区重要功能节点。
二、政策性住房与房地产开发经营
公司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切实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与担当,为当地老百姓打造放心安居的保障性住房,在东坝棚改项目、海户新村及潭柘寺等一级开发项目中,累计为回迁居民提供安置房约1.92万套;琨御府、西华府、公园悦府、北熙区等项目中,累计为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约36万平方米。京投公司全力支撑市政府搬迁工作,提供东小营职工周转住房860套(约7.7万平方米)。
京投公司旗下京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683.SH,以下简称京投发展)成立于1992年,1993年10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作为中国TOD模式的最早践行者,京投发展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以轨道物业综合体开发运营为代表的开发模式,以智慧城市和轨道科技为加速发展的主要工具,以人文城市和产业生态共存的价值共同体的“TOD智慧生态圈”开发理念。公司聚焦于轨道物业综合开发,在实现房地产开发经济价值的同时,对土地集约化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累计开发16个项目,总建筑规模500万平方米。
三、商业综合体开发
张家湾综合利用项目是北京首个以大型商业文旅配套为核心的TOD项目,项目总开发规模47.63万㎡,毗邻环球主题公园,位于轨道交通八通线、7号线和S6线三轨交汇,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国际级商业娱乐综合体,致力于成就城市副中心“站城融合”新样板。项目现已整体命名为“湾里”,建设集湾里·王府井奥莱,湾里·汀云小镇,湾里·诺岚酒店三大业态为一体的TOD公共交通商业集群。2021年,京投公司与首旅集团、北京城建集团联合体成功摘得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车辆段综合利用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2022年,湾里商业综合体正式开工;计划于2025年7月开业,届时有望每天迎客4万人次。张家湾项目将助力打造北京“城市微度假消费目的地”和城市副中心“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以前沿高科技手段赋能沉浸式体验娱乐和配套设施,承接环球度假区外溢效应,大幅度提升城市副中心商业文旅配套质量,打造城市副中心文商旅融合的城市新地标。
四、物业开发经营
京投公司负责轨道交通自持物业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与物业管理,推动京投港•西华府长租公寓项目于2022年顺利开业,标志着北京市首个由办公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式落地。